首页 > 新闻 > 专题

打通警务保障“最后一公里” 保障下倾 催生一线战斗力

时间:2021-05-18 来源:

  基层基础是公安工作的最前沿、主阵地、第一线和“承重墙”,也是警务保障的“最后一公里”。“十三五”以来,全省各级公安警务保障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公安工作会议“大抓基层、大抓基础”“重心下移、保障下倾”重大战略部署,坚持高位推动,抢抓重要机遇,努力破解难题,做实保障下倾,不断为基层一线减压赋能,加油添力,“实战保障力”持续转化为“一线战斗力”,为出彩河南公安建设打下坚实保障根基。

  立足基层所需

  建机制,固根基,夯实基层实力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十三五”期间,全省公安警务保障部门坚持开源节流,科学预算管理,有力保障了各项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全省公安年度经费总量突破300亿,同“十二五”末相比,年均增幅达10.8%,人均经费翻了近一番。

  市县公用经费保障标准全面落实。2019年5月,省公安厅、省财政厅联合印发《河南省财政厅 河南省公安厅关于印发全省市、县级公安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的通知》。这个文件的出台是十四年来公安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的首次调整,是规范化警务保障的一次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标志着公安经费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公安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在大幅提升县级标准的同时,首次建立了市级最低5万元的保障标准,将保障范围扩大到所有编制,提出了辅警公用经费保障的指导意见。2020年11月,在省政府办公厅的年度大督查中,18个省辖市和105个县级公安机关已全面达标。

  基层投入总量逐年递增。五年来,全省各级警务保障部门坚持每一分钱都花在急用实用的地方,始终把“三所三队”作为基层经费的主投向,县级公安机关经费总量占比近六成,“三所三队”五年总投入超211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60.3%,民警在基层、资金投基层、重心倾基层的保障机制在实战中不断巩固。转移支付效能固化提升。发挥好转移支付调结构平差距的“输血”作用,是“十三五”期间全省公安警务保障部门思考谋划的重大课题。五年来,累计争取中央和省级转移支付资金超110亿元,按照“重心下移、保障下倾、投入下沉”的要求和“保障基层、服务实战、专款专用、违规必究”的原则,省厅警务保障部加强同省财政厅沟通协作,科学制定分配因素,狠抓资金稽查监督,市、县每年分配资金占比超过96%,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益不断增强。

  “一村一警”支持提档升级。“一村(格)一警”是河南公安新时代枫桥经验名片。基础支撑强,高质量推进“一村一警”工作才有保障。厅党委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警务保障部抢抓机遇,推动落实政策。2019年省政府建立年均3.18亿元的省级“一村一警”资金补助机制,全省111个县、4.18万个农村警务工作站直接受益。

  解决一线之困

  谋创新,求突破,提升实战能力

  为基层赋能,为实战解压,为一线解困,是警务保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省公安警务保障部门坚持问题导向,以“加强基层基础十件实事”为抓手,精准发力,久久为功,实实在在破解了一系列保障难题,出台了一项项惠警政策。

  破解“基建用地难”,在联合省发改、财政、国土、住建四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河南省公安基层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知》的基础上,2020年4月21日,省委、省政府《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实施意见》中,首次将公安规划列入全省国土专项规划,为公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长远规划支持,有效破解了基建项目“用地难”“落地难”的老问题。

  缓解“一线用车难”,2018年,在实地调研,摸清872个只有“一辆车”派出所底数的基础上,通过科学调配车辆,解决了“一辆车”派出所用车难题。为了提高执法执勤用车通行效率,统一为全省1.8万余辆执法执勤车辆免费安装ETC设备。为加快执法执勤车辆新旧更替效率,建立了“集中更新、统商分签、省内采购”的执法执勤用车集中更新工作模式。2020年、2021年将按照每年不低于2000辆的标准,为基层所队集中更新配发一批实战实用的执法执勤车辆。

  解决“民警住房难”,省委将解决民警办公及个人住房问题列入加强新时代公安工作实施意见。落实省政府专项资金2亿元,全省新建改建258个无房危房派出所。强力落实公安部党委“一间房,一张床”惠警之举,4.1万名基层民警实现“城区一张床、农村一间房”,工作、生活区域焕然一新。全省公安机关通过社会代建、集中团购、青年公寓和保障性住房等方式,为全省民警新增个人住房225.19万平方米,以民警安业推动安身安心。

  打破“辅警保障难”,2020年9月26日,河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河南省警务辅助人员条例》,对辅警经费保障作出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辅警的薪酬福利、表彰奖励、装备被装、教育训练和日常管理等所需费用列入本级财政预算”,辅警经费规范化保障自此有了政策依据。2021年1月,省公安厅联合省财政厅、人社厅出台了加强辅警经费保障指导意见,明确了辅警经费的保障范围、具体要求和督办措施,警务保障部出台了辅警个人防护装备配备标准,辅警保障标准化正在逐步形成。

  围绕民警热盼

  办实事,求实效,激发队伍活力

  “我是双警家庭,我和爱人又都是外地人,以前每逢两人同时加班的情况,就犯愁孩子怎么办,自从局里建了儿童托管中心,只要我们同时加班,孩子就可以放心地放在托管中心,再也不用边工作边焦虑孩子的问题了。”潢川县公安局民警余洋兴奋地说道。今年以来,潢川县公安局不断深化暖警工程建设,打造集党建室、荣誉室、图书阅览室、文艺活动室、老干部活动室、儿童托管中心、健身房、心理咨询疏导室、文化活动室、专家门诊为一体的“多彩警营”,切实提升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

  警务保障的成效最终体现在民警评价上。五年来,河南各级公安警务保障部门始终坚持民警导向,聚焦实用实效,连续推出保障惠警新举措。巧借外力,增强获得感。厅党委将落实好民警津补贴作为暖警惠警的重中之重,推动将关于落实民警津补贴、改善民警生活条件等十项从优待警措施纳入省委办公厅专项督查,确保专项经费补助到位,惠警举措落到实处。苦练内力,提升幸福感。各级警务保障部门坚持“做实在平时,做精在忙时,做优在战时”,将保障的前沿阵地延伸到重大安保、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坚持警情在哪里,保障就到哪里的随警保障工作思路,总结优化了战时保障五项机制,探索建立了“警保110”,为一线民警提供就餐、洗浴、洗衣、车辆、子女托管等24小时战时暖心服务,为一线纾压解困。激发活力,凝聚荣誉感。警保民警工作在幕后,付出在点滴。五年来,各级警务保障部门始终坚持典型引领,开展多层次争先创优评比活动,推出一批默默无闻的警营老黄牛、红管家和勤务兵。以榜样的实绩凝聚奋进力量,讲好民警故事,传递警保好声音,心齐劲足、干事创业、务实担当的河南警保民警精气神在服务中巩固提升。

  站在“十四五”开局的新起点,河南各级警务保障部门将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心劲、时不我待的干劲、久久为功的韧劲,真抓实干,努力奋斗,以高质量警务保障的新业绩新成效迎接建党100周年。

责任编辑:李巧娟 陈 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