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队长,我养的牛又出栏了一头,卖了两万多元,政府还给俺发了1000元补贴,这下可以过个肥年咯!”12月18日,新县沙窝镇沙坪村村民张圣记一大早就乐呵呵地来到村委会,向新县公安局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袁承春报告自己的喜讯。
2017年之前,张圣记是村里的深度贫困户,家里只有一亩多薄田,生病还需要常年吃药。帮扶民警胡鸿翔深入摸排情况后帮张圣记制定养殖脱贫的路,为他办了小额贷款、买了牛,养殖规模上来后,又在微信群帮着推销牛肉。现在,张圣记干得风生水起,一年净收入6万元,他的家里也挂上了县公安局颁发的“勤劳致富”红旗。
“老人可养老,孩子有学上。想吃有肉,想穿有衣,生活富足,精神满足,再活五百年也不够。”群众朴实的话语,笑容里藏不住的幸福感满足感,正是对全体帮扶民警用心用情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最大肯定,是全省公安机关扛稳政治责任服务民计民生的生动实践。
党建引领
党旗在脱贫战场上高高飘扬
宽阔的村道直通村口,两旁的行道树在寒风中依然站得笔直……冬日明媚的阳光下,沈丘县尹庄村到处是一派平安祥和的景象。
在这个村子,如果你提起省公安厅扶贫干部王萌利,村民们话里话外总会带上一句“萌书记”,透露着亲昵与敬佩。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起初,大伙喊“萌书记”时,总是带着一丝戏谑。因为这里曾是远近闻名的老弱涣散村,大伙穷惯了,也不服管。五年后再喊“萌书记”,意义就不一样了,“以前俺们认为警察就会维护治安,没想到治理村子、带大家脱贫致富也这么有一套,就一个字:服!”
记者了解到,省公安厅对尹庄村的帮扶开始于2004年,16年间,11支工作队前赴后继,为这个地处东大门的贫困村的脱贫摘帽倾注心血。“尹庄村能够成功脱贫摘帽,离不开厅党委一直以来的高度重视,更离不开每一支扶贫工作队的辛勤付出。”群众的心里记着党的好政策,念着党的好干部。
省公安厅党委根据《关于进一步深化结对帮扶工作积极助力脱贫攻坚的通知》,明确结对帮扶单位党支部书记是第一责任人,班子成员为具体责任人。同时,积极引导厅直各单位党组织及党员民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一对一”“多对一”的形式结对帮扶,坚持问题导向,以人为本,项目落地,基础打实,因地制宜研究细化9项具体帮扶措施,逐一明确牵头单位、责任单位,保证帮扶工作不虚不空、落到实处。省公安厅41个厅直单位党组织分别与两个对口帮扶村108户重点贫困户结对帮扶,在此基础上,成立1个临时党总支,建立9支小分队,先后入村走访13次,组织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32次,投入物资20余万元。
新县苏河镇红柳村曾是全县深度贫困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村,村里干群关系一度紧张、矛盾多发。吴大娘是村里的老党员,因患病致贫。2017年夏天,村里硬化道路需要占用村民家门口的菜园,老党员吴大娘想不通、不配合,导致工程无法继续。刚刚上任的第一书记张袁知情后,带着一个西瓜上了门,却连门都没进去。“我的事平时没人管,现在你来干啥?”
本应成为脱贫攻坚排头兵的老党员,先锋作用没有发挥出来怎么行?于是,张袁一门心思建好村党支部,除了不厌其烦地给吴大娘做思想工作,他走访了全村党员、退休村干部和村民组长,一一记下他们对村“两委”班子的意见建议。1个多月后,吴大娘心里的疙瘩解开了,路面硬化工程得以重启,全村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村级事务料理得井井有条,红柳村也于今年整体脱贫。
新县副县长、公安局长张毅介绍,驻村帮扶民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对贫困户进行精准调查、精准发力、因户施策,整合帮扶资源,建立和落实干部驻村联户扶贫机制,为贫困户力拔穷根、贫困村顺利摘帽奠定扎实根基,确保了全面脱贫目标的如期实现。
守护平安,打造法治扶贫“样板间”
天色渐暗,淮滨县罗营村的路灯也亮了起来,在小学路口的红绿灯前,村民老李缓缓停下自己的农用三轮车,等待着绿灯的亮起。尽管不到一公里的路程,老李却规规矩矩地戴着头盔。他说:“以前开着三轮车下地收庄稼什么的,想怎么开就怎么开,帮扶民警来了以后,装了红绿灯,又是搞交通安全宣传,又是地上画线,现在再不会乱开了。”
“在第一书记岗位上,一刻也不能忘记自己是一名人民警察,不能忘记自己的主业。”如何巩固脱贫成效,打造平安乡村,是萦绕在所有公安机关挂职扶贫干部心头的大事。
在完成对口帮扶任务的同时,驻尹庄村工作队充分发挥公安机关行业优势,着力打造全省法治扶贫的“样板间”。工作队加大矛盾隐患排查力度,设立高标准村警务工作站,配备2名辅警,装备部分警用器材,具备应付一般案事件能力。还投入专项资金28万元,安装64个高清视频监控探头,购买8辆巡逻车,组建治安巡逻队,进一步强化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治安基础防控体系,为全村稳定发展提供抓手、创造基础。驻罗营村工作队坚持成立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8个群众协会,帮助民警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引导村民自治组织完善村规民约,强化制度约束,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平安创建工作持续领先。
不只是这两个帮扶村,深入推进的全省公安机关“一村(格)一警”“五零”平安村居创建活动,更是为全省扶贫工作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现在田间地头、屋里屋外都干干净净的,住着也舒服,心里也亮堂。出门也是非常的安全,可以说是‘夜不闭户’,这都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罗营村村民桑大爷笑得合不拢嘴。家乡的环境发生变化,大家的思想觉悟自然也提高了。一条条平坦的大路、一盏盏明亮的路灯,更坚定了大家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精准扶贫,做群众的“贴心人”
金秋时节,一个7人小队扛着摄录设备,循着泥土的清香,走进了沈丘县尹庄村,
他们是谁?来干什么呢?
作为“河南省公安厅定点帮扶村”,如今的尹庄村已是旧貌换新颜,规模化养鸡场建起来了,智能化阳光房建起来了,54个蔬菜大棚建起来了,莲藕泥鳅种养基地建起来了……省公安厅党委贯彻落实党中央脱贫攻坚的政策方针落到了实处,赢得了乡亲们的赞许。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尹庄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影响,大量优质特色农产品亟须扩宽销路,村民们急切希望能够把亲手种植的蔬菜水果、亲手养的畜禽宣传出去,推向市场。
扶贫路上应创新担当,为民服务应永守初心。省公安厅新闻宣传处组织省公安厅政务微博平台@平安中原发挥自身优势,精心组织策划,利用直播“带货”的方式,助力脱贫攻坚。整场直播活动历时1小时20分,133万人在线观看,网友纷纷留言点赞:助力脱贫攻坚,河南公安真给力!
目前,罗营村的鸡鸭销势良好,种植的元胡已打入安徽亳州中草药市场。
治病要治根,扶贫要扶志。三年来,遍布中原大地的公安机关脱贫攻坚工作队始终在“精准”二字上做文章,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驻尹庄村工作队确立了“党建扶贫”和“健康立村、教育兴村、产业富村、精神强村”的工作思路,制定《三至五年整体发展规划》,累计协调争取40个产业项目、预计总发展资金将超过3110万元覆盖全村629户,带动143户贫困户完成脱贫。驻罗营村工作队持续推进3个产业、7个项目、5个提升为主要内容的“三七五工程”,预计可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
为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驻罗营村工作队联合郑州大学设立“智力扶贫共建学校”,强文化素质,树文明新风。并持续推进特色养殖等3个产业、安全饮水工程等7个项目、人居环境等5个提升为主要内容的“三七五工程”。人居环境持续改善,被列为淮滨县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和达标村、“四美乡村”、美丽乡村四个项目建设村。
在开封市祥符区朱仙镇黄岗村,为村民组织义诊并免费进行健康体检、安装路灯80盏、修建下水道350米、重新翻建黄岗村小学门前100余米长道路、安装16部电子监控系统、新建灌溉机井30眼,协调修建村中道路21000平方米,打机井15眼……一组组数据饱含驻村工作队全体队员多年来在脱贫攻坚一线岗位的心血和汗水。目前,黄岗村劳动力294人,实现就业276人,年人均纯收入4000元以上,稳定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今年在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同时,我们将发力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已脱贫的不返贫、边缘人口不致贫,做到小康路上不停步。”省公安厅有关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说。
责任编辑:孙海娟